之前珍不是很愛分享~我們家常在 Costco買的超大份量桂格飲品,這次的堅果多多也很好喝喔…
桂格堅果飲品對我們家太重要了,每天早餐泡個一包給老公配早餐喝,
女兒小mo就跟我一起喝一包,有時她還會”追加”…
每天亂亂吃,你的身體受的了嗎?多吃堅果類食物,對身體好處也都多,
桂格這次推出桃、杏仁、松子、堅果 四種口味一次沖泡式「堅果多多」,
滿足每個人的需求,健康美味同時兼顧到啊!
附小mo的冷笑話一則:
★要泡桂格燕麥片給她喝時,小mo眼睛睜大大,一直看我攪拌很久,
我說:「媽媽攪拌"均勻"一點再給妳喝…」
小mo:「好,那妳攪拌"金魚"以後再給我喝~~」(她有看過金魚的故事書)
----此"金魚"非彼"均勻"OK??---------------------
堅果量多25%,這點有沒有給它很威呀???
杏仁蓮子燕麥:
喜歡吃堅果的人看這裡,這個口味最推薦,除了香濃溫和又不嗆的杏仁味,每一口
都有些微堅果小顆粒的口感,咬起來還會脆脆的,直接喝也很順口~
主成份:燕麥、杏仁、銀耳、冰糖、蓮子。
每個大包裝有12份,
★桂格的充氮保鮮技術,完整封存榖物的健康和營養!
因為充氮包裝、堅果不易氧化,吃的時候好新鮮,健康多更多~
有沒有看到穀粉包的的一點一點淡黃褐色堅果顆粒~那正是豐富口感的來源啊~
一次加一點開水沖泡攪拌,覺得太濃稠時再加點開水,
這樣味道就可以調的滿香濃好喝的^^
濃又香,每一口都有燕麥堅果顆粒在裡頭~~
如絹紗般的滑落,這是杏仁蓮子燕麥飲的最高境界~~
核桃腰果燕麥:
主成份:燕麥、杏仁、核桃、栗子、腰果,
桂格核桃腰果燕麥堅果多多~包裝打開就有香味撲鼻而來,好香好香,又富含膳食纖維,
香香甜甜的,熱水加少一點,攪拌後會呈糊狀,口感香濃好喝,比它牌穀粉更有飽足感
,熱量也適中,每天喝這可促進腸胃蠕動…
桂格堅果芝麻糊:
這個推薦女生要常喝,鐵質每一小包(30克)中就含有2.3毫克啊~
此口味是全素,其餘部份口味則是奶素者可食用…
主成份:黑芝麻、燕麥、小麥、大麥、糙米、蕎麥、腰果、核桃、杏仁、葵花子、夏威夷果、蓮子、
松子、南瓜子、開心果、榛果…(都快唸不完了吧!真的好多穀類呀~)。
調起來果然是非常濃稠的糊狀,這就是桂格芝麻糊堅果多多的威力所在…
不是一般穀粉都能達到這種功力的,緊黏在湯匙上,久久才會掉落~~
雖是濃稠的糊狀,但不點也不會甜膩,反而有股濃濃的芝麻跟堅果香氣~~
喝起來沒有像港式飲茶的芝麻糊那麼甜,但芝麻的香氣一點都沒減,
口感豐富,味道多元,可以感覺到還有許多其它穀物在裡頭~
小mo愛喝到不惜長了鬍子,也要把它給喝完~喝光光~然後一點都不剩~~
松子堅果燕麥:
吃得到完整一顆顆的松子喔!以前松子都是在珍媽炒蛋炒飯時加來提味的,
珍媽一直說松子很有營養,沒想到堅果多多裡的松子好香,鬆軟好入口^^
主成份:燕麥、松子堅果(松子、杏仁、白芝麻、核桃、南瓜子),副成份是綜合穀物 。
這個燕麥真的好多好多~~
如果熱開水不要泡太久,燕麥還會有點脆脆的,
如果喜歡吃軟一點的燕麥,熱開水就泡久一點,
堅果多多沖泡飲慢漫滑落流回杯中的畫面真誘人…
咦~~小mo又在喝了~~真的好香好濃~難以抗拒嘛!!
美味桂格堅果多多推出的多種口味,全素或奶素的人也可以食用,真的好方便,
吃素的人也可以享受美味、營養多多喔!
加些玉米片在桂格堅果多多上頭,每一口都香濃又咔滋的~
珍發現桂格核桃腰果燕麥沖泡的同時,再加上幾片全麥餅乾捏碎放進去
這樣一起吃更有飽足感,全麥餅乾浸泡燕麥飲變香甜了,核桃腰果燕麥
喝起來也多了餅乾的香脆…
每天準備這樣的早餐真是方便省事,但全家的健康營養都顧得到啊!!
穀物一直是桂格公司最重要的研究發展核心,因為旗下的食品都有通過FDA
(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)等級的嚴密專業檢測, 100%確保無農藥及重金屬殘留、
無防腐劑及味精添加,獨特的充氮保鮮技術,讓消費者吃的安心,當日常補充
營養的飲品。
桂格堅果多多真的好香好濃,而且每包熱量都不會太高(這是怕胖的人最在意的),
享用美食同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的身體,桂格堅果多多讓你健康及美味都同時兼顧!
像珍這樣偏食的人,很需要高鐵的芝麻糊那類的來補充鐵質之類的營養,肉雖然不常
吃,但桂格堅果多多四種口味輪流,每天至少一到兩包,香濃不甜膩,有飽足感又健康。
2012/07/20
看完請看在我用心的份上,幫我推一下啦…拜託~ (感激不盡) 無名的文章,推↘

-
4樓
福樓
推9~
哇~~這款桂格堅果飲小珊珊有喝過耶,香濃又好喝!!
現在又多了這麼多種口味,健康又營養,晚上餓餓得來上一杯,享受~~*^^* - juishanchang
於 July 20, 2012 10:45 AM 回應
-
5樓
專業的5樓
Annie推~
這廣告打很兇ㄋ~哈哈~
好濃郁喔~
有時~下午餓時~來這味也不錯喔~
當然~早餐~也是ok啦~ - annie670120
於 July 20, 2012 08:03 PM 回應 |